太平洋75万保单纠纷剖析:业务员在保单销售中的能量有多大? | 贰早

贰早头图.gif

蛋糕分割图.png

文丨朱路飞


这是热点保险纠纷专辑的第3期。

第一期是中国人保纠纷:“线上买保险,生病拒理赔?人保理赔事件分析”;

第二期是新华保险纠纷:“保险又双叒叕不赔啦?新华拒赔案件剖析”;


今天的热点纠纷是太平洋保险。和同事开玩笑说:“不知道会不会把头部保险公司都写一遍。”


同事答:“大概率会,头部保险公司业务量大、关注的视线也多,很大概率你能把老六家和新3家都写一遍。”


我也很期待。


 纠纷事件概述 


言归正传,说说今天的“热点保险纠纷”。


1.jpg


2016年年,河南郑州的雒先生,在太平洋保险公司购买了一份保险。按视频信息,年交15万,共交5年,总保费为75万。


雒先生说:“购买的时候,业务员和他说这75万保费是有利息的,收益很可观。但雒先生在购买3年后,也就是保费交了45万的时候打电话问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客服,客服的说法和业务员的说法不一致,那75万保费是没有利息的!


雒先生自然不愿意,申请全额退款,可根据保险合同,这时候只能退20多万。于是雒先生就求助了媒体。


太平洋保险公司已对此事件展开调查,期待进一步的进展披露。


事情的结论还没出来,对于雒先生能不能争取全额退保也就不妄加猜测。我们来聊一聊这个视频中有意思的几个点。



 1

保险销售员说的话


在视频中,保险销售员说了几句很有意思的话:
1.这份保险不仅能分红,而且还有利息,收益相当可观;
2.所有的钱都进入万能账户,复利计息;
3.保险这东西,要是完全去计较收益,可能分红险都卖不出去;
4.分红是不确定性的,近两年都没有卖过分红险;
5.自己也是在事后才弄明白保险合同中的条款。

业务员说了这么多话,句句离不开产品,那么,雒先生购买的到底是什么产品呢?视频截图可见:

1.东方红·满堂红年金保险(分红型)
2.附加财富赢家年金保险(万能型)

这两个条款,到底是保什么的?好不好呢?

分析一份保险,光看名字是没用的,听别人说更不行。得看条款内容,所以我在“条款通”APP上找到了这两份条款。我们来看看这两份条款的保障责任,也就是“保什么”:

2.png

看图可知,条款1的保障责任,为了好理解,也可以说成是给到客户的所有利益就是祝福金、养老金、祝寿金、保单红利4部分。

然后,以上4部分的钱,再每年自动转入条款2的万能账户里,按照万能利率结算成保单总利益。

可见,除了“祝寿金”和保费有关系外,其余3点都和保费没有关系,实际收益结算脉络是:

3.png

上述业务员说的每一句话,单独拿出来看都是有问题的,再结合雒先生在视频中说的话,可见业务员应该是没有将保单的实际收益方式告知给客户,或者说是详细的和客户做了有效解释。而是笼统的说了下利息、分红、万能复利等,造成了客户对保单收益理解上的差异,进而导致了这次纠纷。

可以说,业务员是第一责任人。

2 

公司的监管和培训


在之前很多的文章我们都提到过“人”在保险销售中的重要性。

不论科技、流程多么的便捷发达,最终回到本质上还是人在操控。保险也是一样,不论是互联网保险、电销保险、银保保险等等,归根结底都是人。

而很多历史和现实的原因,导致行业内的销售人员学历、知识、能力都参差不齐,这不只是保险,放在任何行业都是一样的。只是保险行业放大了这种问题。

所以在这种情况下,保险公司对销售渠道、对销售人员的监管、培训就非常有必要。

只有受过良好培训、拥有一定学习能力、知识的业务员,才能胜任保险销售的工作;

只有一切都受到严格的监管,乱象才能得到遏制和改善。

但目前行业的现状是:大部分公司在监管和培训方面都做的亟待加强。

抱着有事爆出就处理、无事爆出就万事大吉的心态;而且很多公司为了业绩,更是没有监管一说,完全放养业务员;甚至有的保险公司管理层为了绩效,更是纵容业务员虚假宣传、夸大宣传、误导销售。

所以每年都会有很多这样的例子:存款被忽悠成保险、电话又被忽悠买了保险、网上买个不能赔的保险、我某某亲戚/朋友又骗我啦等等等的新闻爆出。

也导致整个商业保险业即使每年理赔几千亿,但还是被很多人民群众误解极深。

 3

评论说的话


在视频中,也放出了很多观众的评论,最深刻的一句是:

说实话,现在谁还看保险合同?我也买了分红险,我得赶紧去看看。


买个5000块的手机,你会去看说明书吗?

买辆10万的车,你会去看购车合同吗?

买套100万房,你会去看购房合同吗?

还是都不看,就听销售员一张嘴?

那为什么买个75万的保险,不看保险合同?


说起来可能有点扎心,很多的保险纠纷:
第一责任人肯定是不负责任、故意行骗、不学无术的业务员,这是毋庸置疑的;

第二责任人是监管、培训不到位的公司。

但是客户自身呢,是不是也有进步的空间呢?因为所谓的亲情、友情,亦或者因为自己的懒惰,听信销售人员的片面之词、不看合同。之后看到合同和自己当初所认为的听到的不一样,就开始退保、哭闹、无法理赔,最终损失的还是自己啊。

古话还说:眼见为实、耳听为虚呢。实在没有阅读能力的还情有可原,但大陆的保险合同都是大白话,字眼也不生僻;目前大陆的文盲率也是极低,大部分人是完全看得懂保险合同的。

 谁的责任?


说完这有意思的3个点,总结下纠纷事件的责任:

主要责任人:业务员雷某。涉嫌误导性销售,在自己都不懂此类产品的情况下,向雒先生销售,是导致此次纠纷根本原因;

次要责任人:太平洋保险公司。对业务员监管、培训不足,在业务员不懂得此类保险产品的情形下,授予其万能保险的销售资格。


对于购买保险的客户来说,光知道责任还不够,怎么样才能不像雒先生一样踩这些坑呢?


1.自己要开放、客观、耐心看合同,业务员会骗人,保险合同不会;
2.找一位认真、负责、专业的保险销售员,能给到自己很大的帮助。随着行业的发展,越来越多高学历、高素养的人进入此行业,有一些还是非常不错的,客户自己要注意甄别;
3.正确的心态看待行业的问题、现状和进步。

4.jpg

“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”并不适用于所有场景和时候。

像以上的这些评论的人,要是以后也没有进步和改善,大概率多年后就是朋友圈一篇轻松筹:“我是***人,家庭虽然过的辛苦,但却也充实而幸福。但谁知天有不测风云、人有旦夕祸福......,请大家献出爱心、善心,帮助我渡过这次难关,大恩大德......”


而且下一次的保险纠纷案件中,也还是这群人在评论:保险都是骗人的、保险两不赔……


最后,大家可以关注我们的保险纠纷专辑,带你看清更多保险纠纷内在的真相。


-END-

贰早尾图.jpg

关注条款调查局

关注乐保小英雄